盖少阳乃三焦之生气,发于右肾,上合包络,为相火之原,左肾属水,上连于肺,故为两脏也。故青皮厚朴去清脾中之痰。半夏茯苓清去脾中之湿,柴胡黄芩清去脾中之热。
有迟滑而无紧数,则崩中漏下不必虑;有滑实而无浮虚,则月经闭塞何足忧。加味大造丸治产后日久,气血两虚,腰痛肾弱。
悲夫!不明阴阳之道而为医,犹未能操戈而使之战也。大肠小肠俱属下焦之腑,何以亦配中脏之方?
经曰∶厥阴之右,少阴治之,少阴之右,太阴治之;太阴之右,少阳治之;少阳之右,阳明治之,阳明之右,太阳治之。夫在天之风,在地为木,在人为肝,惟肝则主风。
予观今世惟卢子田先生,学识渊博,惟宗圣经,独不为前人所愚。 本经曰气味苦平,后人增曰酸,而实未尝酸也。